攀登者_宁必一运动官网海新闻网<
发布时间2024-08-27
海拔8848.86米的珠穆朗玛峰,地球之巅威名远扬,巍峨雄壮、险象环生,无数登山爱好者躬身入局却铩羽而归。2024年5月22日8点23分,历经6个小时19分钟的艰难攀登,宁海人金恬成功站在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,他创造了历史,成为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宁海人。极致的美景映入眼帘,金恬迫不及待地拉出一条横幅,“祝宁海人民幸福平安”,一行红字尤其鲜艳。日前,金恬回到宁海,接受了记者的专访,讲述了自己的登顶故事。
48岁的金恬本职工作是律师,他的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:一面是严谨细致的法律人,另一面则是酷爱自由、挑战极限的登山者。“5岁的时候,我一个人去书店,突然一本关于户外运动的书就抓住我的眼球,爱不释手,翻来覆去地看。”金恬说,那时的他虽然懵懂,却种下了一颗“往外跑”的种子。从此“探索”和“尝试”成为他生命的底色,贯穿着他的成长道路。从跑步开始,“跑步陪伴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。”金恬从宁海的山间小路跑出国门,马拉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。在他的眼里,马拉松比赛不仅仅有竞技性,更有挑战性,他更钟爱在不同赛事、不同地区中感受不同的氛围。随着对户外的兴趣愈发浓厚,金恬将目光投向了难度更高的越野跑,山野的环境不仅考验体能,更考验意志力,必一运动官网几年的跑山经验为金恬后续的攀登奠定了基础。2018年,金恬开始接触真正的登山运动。“第一次登顶后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记忆犹新,”金恬回忆道,“在登田海子时的艰辛经历更让我印象深刻。”高海拔缺氧的环境本就让人难以正常行动,物品准备品类不齐全、款式不合适造成缺氧、体力耗尽,迫使攀登中止。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让金恬止步于此,反而激发了他身为律师的严谨特质,为此他进行了长期的体能训练,深入研究登山装备和技术,选择合适的服装、鞋子、背包等一系列攀登工具。他享受着每一次出发前的准备工作,享受着每一次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,更享受着站在山顶时的那份成就感。他说:“我爱自由的感觉,但是更知道自由必须基于严密的基础上。每次出发前我都做好完全准备,出发后我就告诉自己要开始享受自由了。”
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目标,金恬也不例外。“珠峰不会放过每一个心存侥幸的人。”深知这一点,4月10日,金恬随队到达,开始为期50天的拉练准备。“体检是筛选的第一道关卡,以我为例,要保证15分钟内做150个自重引体向上,5分钟内做200个俯卧撑,还要让身体适应7500米高度的无氧训练。”熟悉自己的登山装备也很重要,比如氧气瓶、防寒服、医疗急救包、卫星电话、手套、睡袋、驮包、帐篷等,因为在关键时刻,这些能救命。同时,熟练掌握各种紧急情况的应对也是必修课。海拔4200米,稀薄的空气已经开始让呼吸变得困难,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。然而,这只是艰苦挑战的序幕,随着海拔逐渐升高,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。当进驻海拔5200米的专业登山队大本营时,高山冷酷无情的一面完全呈现,寒风刺骨,雪花飘落,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云端。海拔持续上升到5800米,来到“过渡营地”,这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冰裂缝,一旦失足,后果不堪设想。难度再度提升,海拔6500米的“魔鬼营地”,让不少同伴开始出现不良反应,这里位置独特,只在北面留出一个S型的出入口,山谷风雪呼啸,氧气稀薄。到这里,第一次拉练才算完成。第二次拉练,金恬与团队直接从海拔5800米的“过渡营地”出发,前进到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。谈起第一次看到北坳冰壁,金恬至今心有余悸,“从远处望去,北坳就是一段垂直的冰壁,感觉是几百米90度的坡,根本无路可上。”攀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攀登,尤其是珠峰这样的高难度山峰,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。50天里,他们不断进行系统的高海拔适应训练,包括体能锻炼、心理辅导和必要的装备使用,在适应高海拔挑战的同时,时刻准备着,等待窗口期的来临。“这些高海拔适应性拉练,是登山前辈用生命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,我们能在反复的攀登、下撤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调整好呼吸和攀登节奏,这也是成功登顶的前提和保证。”
天气始终是决定能否登顶至关重要的因素。5月16日,大本营指挥部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机构的气象信息,认为适合冲顶的窗口期在5月21日至5月25日。机会就在眼前。5月20日下午,在顺利通过位于海拔7500米的珠峰大风口后,大部队抵达海拔7790米的营地。“营地没有一片平整的土地,倾斜度达60度以上,帐篷只能挂在冰壁。”金恬比划了一下,一步之外,便是深不见底的中绒布冰川。5月21日,抵达在海拔8300米的“突击营地”,经过几个小时短暂的休整,全队完成冲顶所有准备。5月22日凌晨2点04分,在漆黑的夜色中,全队踏上了那段通往世界之巅的最后征途。在经过山脊、三段几近垂直的“台阶”和接近峰顶的横切后,2024年5月22日8点23分,金恬站在海拔8848.86米的珠穆朗玛峰之巅。在完成规定的报告程序后,金恬举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,拉起了“祝宁波人民平安幸福”“祝宁海人民幸福平安”的横幅。“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的山峰,我们居然都有信号,不要小瞧了这一点,这需要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大量投入,是我国通信技术实力的体现。”金恬更加感慨,“强大的国家是我们追逐梦想的有力后盾。”
登山的目标不是登顶,而是安全回家,下山的路依然凶险,还可能会“堵车”。堵的是什么“车?金恬说:“下山的时候,可以看到旁边的尸体、悬崖,这样的情况下,又有很多人挤在一起,所谓的堵车就是指这个。”如果队伍前边有个人停一分钟,到后面可能就需要多等待15分钟,这个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氧气是否充足、体力能否继续支撑,想要安全回家并不容易。只有真正落地后,在队友的击掌中、拥抱中,金恬的喜悦才变得更加真实。回顾自己的这些年和攀登一起成长的经历,金恬表示,自己很荣幸能够成为首位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宁海人,很想回到年少时和5岁的自己击个掌,这不仅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,也希望能感染更多的人追逐梦想、永不放弃。在成功征服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后,金恬重新投入到了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,“这只是一个经历,生活还在继续。”金恬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中,反而更加沉淀,“对登山的热爱和追求不会停止,我时刻准备着下一次的攀登。”
<